基督教堂
新闻详情

查经丨往下扎根,向上结果(1):《圣经》的内容

发表时间:2022-08-04 12:25

微信图片_20220804100744.jpg


《圣经》是基督教唯一的经典,是全球译本最多、销量最大的一本书。这本书之所以具有如此魅力,是因为它不是武装头脑的哲学巨著,不是茶余饭后的休闲读本,而是更新生命的灵性食粮。千百年来,无数基督徒如饥似渴地阅读,孜孜不倦地钻研,这是因为《圣经》是一本上帝用来启示他自己的书,使徒保罗在《提摩太后书》中写道:“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,于教训、督责、使人归正、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,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,预备行各样的善事。”(提后3∶16-17)对于一个真正的基督徒而言,《圣经》之于他的意义,远远大于食物。为了提醒基督徒多读《圣经》,巴斯德(J. Sidlow Baxter)曾经写过这么一段话:“不认识《圣经》的人,他的教育不算完全;不详细研究《圣经》的传道人,不配侍奉基督的教会;不立志了解《圣经》的圣工人员,他的工作不会有价值;不充分领会《圣经》真理的基督徒,他也不能过基督徒得胜的生活。
《圣经》如此奇妙,读经如此重要,作为以敬畏上帝、追求真理为人生目标的基督徒,我们怎能不去更多地接触《圣经》、了解《圣经》,进而透过《圣经》认识上帝、认识自己呢?以下,就让我们带着谦卑的心,一同去了解《圣经》的内容,看看这本千古奇书究竟是怎样一本书。


一、《圣经》的名称

我们现在通用的中文《圣经》,封面上大多直接印着“圣经”二字。因此,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,我们非常熟悉“圣经”这个名称。然而,从《圣经》的记述来看,《圣经》其实并不止这一个名称,比如,还有约、经、律法、诫命等等。了解《圣经》的这些不同的名称,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《圣经》的内容及其属性。下面,我要选择介绍《圣经》中使用较为普遍的三个名称。
1.约
“约”,意即“契约”、“盟约”,通常是指人与人之间共同达成并共同遵守的一些条款。《圣经》被称为“约”,是因为《圣经》中记载了上帝与人类的八次立约:(1)亚当之约(参何6∶7;创1∶26—28,2∶15-17);(2)伊甸之约(参创3∶15);(3)挪亚之约(参创9∶9);(4)亚伯拉罕之约(参创12∶2-3,15∶1-6;加3∶16);(5)西奈之约(参出19∶5-6);(6)巴勒斯坦之约(参申29∶1);(7)大卫之约(参撒下7∶6,23∶5,6∶17-18;诗89∶28-36);(8)新约(参耶31∶31;路22∶20)。八次立约,前七次均发生在耶稣降生之前,记载这些契约的书目被称为“旧约”;后一次则发生在耶稣降生之后,记述这份契约的书目被称为“新约”。中国教会早期出版的一些《圣经》,封面上就标注着“新旧约全书”的字样,表明这是一本记载上帝与人类之契约的书。
2.经
“经”,原意为“著作”,引申为具有一定权威的著作(参王下14∶6;代下23∶18;拉3∶2;尼10∶34)。这个用法与古代中国相似,比如: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周易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春秋》被称为“五经”,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周易》、《周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仪礼》、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春秋公羊传》、《春秋谷梁传》、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尔雅》、《孟子》被称为“十三经”。希伯来人最早称摩西的作品为“经”,后来也称诗歌书和先知书为“经”。《新约圣经》中提到“经”时,有时是指《旧约圣经》中的某个部分,也有时是指整本《旧约圣经》。耶稣受试探时,分别以“经上记着说”和“经上又记着说”回应撒但,他所说的那些话,均出自《旧约圣经》,可见在当时的语境中,“经”就是《圣经》的代名词。基督教初入中国,传教士们就选择以汉语中的“经”来称呼《圣经》,很容易被传统知识分子接受。民国年间,有一位名叫张之江(1882-1969)的将军,他在冯玉祥的影响下信了耶稣。1925年,他自费30000银元,印刷10000册《圣经》,封面上烫有金字:“此乃天下之大经也”。
3.圣经
“圣经”一词,原文为希腊文,意思是“一组书”或“丛书”,属于复数词。由于《圣经》是由众多书卷组合而成,所以它也被称为“一组书”。《新约圣经》被译为拉丁文时,“圣经”一词被衍化为单数词,“一组书”因而成为“唯一的书”(The Book),专指基督教经典。“圣经”,是现代人最多使用的名称,但希腊文《圣经》中只有《罗马书》1章2节和《提摩太后书》3章15节使用了该词,中文《圣经》中许多翻译为“圣经”的词原文其实只是“经”。中国基督徒喜欢“圣经”这个称呼,大概是因为其中的“圣”字,因为它十分到位地表达了《圣经》的神圣性和唯一性。
除此之外,《圣经》的称呼还有许多,仅《诗篇》19篇7至9节这三节经文中就有六个(律法、法度、训词、命令、道理、典章):“耶和华的律法全备,能苏醒人心;耶和华的法度确定,能使愚人有智慧;耶和华的训词正直,能快活人的心;耶和华的命令清洁,能明亮人的眼目;耶和华的道理洁净,存到永远;耶和华的典章真实,全然公义。”另外,还有道(参约17∶14;彼前1∶12)、话(参诗18∶30)、真理(参弗4∶21)等等许多其他称呼,此处就不再赘述。

二、《圣经》的喻称
《圣经》里有许多关于《圣经》的比喻(即把《圣经》比作某一种物品,以《圣经》与这些物品的相似性来说明《圣经》的属性和功用),我们称之为《圣经》的喻称。这些喻称能够比《圣经》的名称更加传神地表达《圣经》的属性和功能,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《圣经》的喻称。
1.奶
《彼得前书》这样说:“你们既除去一切的恶毒、诡诈并假善、嫉妒和一切毁谤的话,就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,像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,叫你们因此渐长,以致得救。你们若尝过主恩的滋味,就必如此。”(参彼前2∶1-3)《圣经》如奶,上帝要用它哺育儿女,使他们健康成长。真正的基督徒,必定“爱慕那纯净的灵奶,像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”。只要“爱慕”,就必“渐长”!
2.灯
《箴言》说:“诫命是灯,法则是光,训诲的责备是生命的道,能保你远离恶妇,远离外女谄媚的舌头。”(参箴6∶23-24)《圣经》如灯,在漫漫人生路中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,使我们不至绊跌,不至迷失。一位诗人感慨道:“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,是我路上的光。”(诗119:105)
3.剑
《希伯来书》说:“上帝的道是活泼的,是有功效的,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,甚至魂与灵、骨节与骨髓,都能刺入、剖开,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。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。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,都是赤露敞开的。”(来4∶12-13)《圣经》如剑,具有“刺入”、“剖开”和“辨明”的力量,对于罪人,对于信徒,对于撒但,皆有同样的功效。保罗讲到基督徒的“全副军装”时,大多都是防御性武器,唯一的攻击性武器,就是“圣灵的宝剑”。“宝剑”何指?保罗自己作出了解释:“圣灵的宝剑,就是上帝的道(即《圣经》)”。(参弗6∶13-17)
4.种子
《彼得前书》说:“你们蒙了重生,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,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,是藉着上帝活泼常存的道。因为:‘凡有血气的,尽都如草,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。草必枯干,花必凋谢;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。’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这道。”(彼前1∶23-25)《圣经》如种子,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,无论播撒在哪位读者的心里,都会迅速地开始发芽、生长、开花和结果的历程。
5.镜子
雅各在谈到听道与行道的关系时这样说:“只是你们要行道,不要单单听道,自己欺哄自己。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,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,看见,走后,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。惟有详细察看那全备、使人自由之律法的,并且时常如此,这人既不是听了就忘,乃是实在行出来,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。”(雅1∶23-25)《圣经》如镜子,能够照出我们的本相。

三、《圣经》的分类
《圣经》由《旧约》和《新约》两个部分组成,共66卷,其中《旧约》39卷,《新约》27卷(只要记住一句乘法口诀——三九二十七,就可以记住了)。整本《圣经》共1189章,31173节,《和合本》神版,大约有96万多个字。根据体裁和用途,《新约》和《旧约》均可分为四类。
1.旧约
《旧约圣经》是用希伯来文写成的,原本是希伯来民族的宗教经典,记载了上帝创造世界的经过,叙述了耶稣降生之前希伯来民族的漫长历史。按其不同的体裁,学者习惯将之分成四类。
(1)律法书
一般认为,律法书成书年代最早(之所以说“一般认为”,是因为也有人认为整本《圣经》中成书最早的一卷应该是《约伯记》),包括《创世记》、《出埃及记》、《利未记》、《民数记》和《申命记》5卷,故称“五经”,又因这五卷书同为摩西所作,故又称“摩西五经”。这五卷书记载了宇宙万物的起源、人类的被造与堕落;希伯来民族的兴起、发展及其早期历史和他们的习俗、律法。
(2)历史书
历史书共12卷,包括《约书亚记》、《士师记》、《路得记》、《撒母耳记上》、《撒母耳记下》、《列王纪上》、《列王纪下》、《历代志上》、《历代志下》、《以斯拉记》、《尼希米记》和《以斯帖记》。这12卷书,又可分为前九卷和后三卷两组。前九卷是指从《约书亚记》到《历代志下》,讲述以色列人被掳前的事迹,包括渡约旦河、攻占迦南、建立王国、抵御外敌、除暴安良的治国情况以及百姓的宗教状况,以耶路撒冷的陷落、百姓的被掳结束。后三卷是指《以斯拉记》、《尼希米记》、《以斯帖记》,这一组书卷记载了以色列人在被掳巴比伦70年之后重归故里、重建圣殿的经过。
(3)诗歌·智慧书
诗歌·智慧书共5卷,包括《约伯记》、《诗篇》、《箴言》、《传道书》和《雅歌》,这一组书卷文学性和哲理性极强,所以被称为“诗歌·智慧书”。这5卷书中,《约伯记》是戏剧,透过约伯的故事,探讨人生之苦难的问题;《诗篇》是诗歌,属于一本诗集,用以表达对上帝的崇敬;《箴言》是处世格言,用以教导人如何处世、为人;《传道书》是所罗门的人生经验,旨在探索人生的意义;《雅歌》是诗歌,以男女之爱情的隐喻,阐明上帝对人固有的爱以及世人对上帝应有的爱。
(4)先知书
《旧约圣经》的最后17卷,是先知书。即《以赛亚书》、《耶利米书》、《耶利米哀歌》、《以西结书》、《但以理书》、《何西阿书》、《约珥书》、《阿摩司书》、《俄巴底亚书》、《约拿书》、《弥迦书》、《那鸿书》、《哈巴谷书》、《西番雅书》、《哈该书》、《撒迦利亚书》和《玛拉基书》。这17卷书按其篇幅的长短又分为两部分:前面五卷较长,被称为“大先知书”;后面五卷较短,被称为“小先知书”。这组书卷是上帝借着先知向以色列人传达的信息,其主题是远离罪恶,回归上帝。
2.新约
《新约圣经》是用希腊文写成的,记载了耶稣降生以后的事迹,包括耶稣的降生、受死、复活、升天,以及教会的建立和发展,还有使徒对信仰的阐释。按其不同的体裁,也可分作四类。
(1)福音书
福音书是指《新约圣经》最前面的四卷,即《马太福音》、《马可福音》、《路加福音》和《约翰福音》。这四卷书记载了耶稣基督的生平、事工以及他对门徒的教训,从耶稣降生一直讲到受死、复活和升天。由于前三卷福音书内容相仿,故有圣经学者称之为“同观福音”或“符类福音”。
(2)历史书
《新约圣经》中只有一卷历史书,即《使徒行传》。《使徒行传》是《路加福音》的续集,讲述了耶稣升天之后门徒在地上的工作,包括使徒如何靠着圣灵传扬福音、建立教会和牧养群羊。
(3)书信
《使徒行传》之后是21卷以书信的格式写成的书卷,包括《罗马书》、《哥林多前书》、《哥林多后书》、《加拉太书》、《以弗所书》、《腓立比书》、《歌罗西书》、《帖撒罗尼迦前书》、《帖撒罗尼迦后书》、《提摩太前书》、《提摩太后书》、《提多书》、《腓利门书》、《希伯来书》、《雅各书》、《彼得前书》、《彼得后书》、《约翰一书》、《约翰二书》、《约翰三书》和《犹大书》。这21封书信,都在讲述基督教的基本信仰以及基督徒应有的圣洁生活。这些书信的前13封公认为保罗所著,故称“保罗书信”;其余8封由其他使徒所著,被称为“普通书信”,或者“一般书信”。
(4)启示文学
《新约圣经》的最后一部分是启示文学。这部分只有一卷书,即《启示录》。启示文学是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、衰落于公元2世纪的一种文学体裁,往往通过对异像、异梦的描述来讲述上帝的启示。《启示录》主要通过约翰在拔摩海岛上所见的异像,详细讲述耶稣再来及末日审判的相关情况。

四、《圣经》的主题
仔细阅读《圣经》,你就会发现它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,涉及历史、文学、军事、政治、法律等各个学科,但如果你仅仅把它当作历史文献或者文学作品来读,就无法真正读出它的价值。因此,阅读《圣经》,我们必须能够充分把握它的主题,顺着主题去读,才能真正读出上帝的旨意来。
1.上帝
《圣经》是上帝用来启示他自己的书,上帝当然就是《圣经》的主题了。《圣经》中的第一句话就说:“起初上帝创造天地。”(创1∶1)这句话向读者表明,这本书的叙述始终不会离开上帝。
2.耶稣
耶稣说:“你们查考圣经,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,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。”(约5∶39)从《创世记》到《启示录》,每一卷书都有关于耶稣的记载,或是叙事,或是预言,或是预表。
3.人性
《圣经》讲到人类的起源,也讲到人类的终局,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关注人性。“世人都犯了罪,亏缺了上帝的荣耀”(参罗3∶23),这是《圣经》对人性的判断,整本《圣经》都在讲述这个事实。
4.救赎
整本《圣经》都在讲述上帝如何拯救人类,救赎当然就是《圣经》的主题了。《约翰福音》说:“上帝爱世人,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,叫一切信他的,不至灭亡,反得永生。”(约3∶16)


对《圣经》有了轮廓性的了解之后,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威明顿(H. L. Willmington)的一段关于《圣经》之内容的精彩论述:“《圣经》是由66块坚固的大理石——亦即66卷书,所建造成的一座美丽宫殿。当我们读《创世记》第1章的信息时,就进入前厅,那里充满了上帝创造大能的作为。由前庭便可进入律法院——摩西五经——穿越它以后,就进到历史书的画廊。我们在那里看见挂在墙上的有:战场的景象,英雄作为的描绘和属于世界历史早期著名人物的画像。过了画廊以后,我们来到哲学厅——《约伯记》——穿越它就进入了音乐室——《诗篇》——我们在这里可以聆听最伟大的音乐旋律,那是‘此曲只应天上有,人间哪得几回闻’的美妙天声。紧接的就是它的商业办事处——《箴言》——在它的中央有一句足以作为我们座右铭的说话:‘公义使邦国高举,罪恶是人民的羞辱’。从商业办事处我们进入教堂——《传道书》、《雅歌》,那里洋溢着沙仑玫瑰和谷中百合花的芬芳,并且散发各种美好的香气;其中有佳果、花卉和鸟鸣。最后我们来到天文台——先知书,用他们的望远镜,观看远近的星辰,一切皆指向‘那一颗灿烂的晨星’,它不久就要升起。穿过这个庭院,我们来到朝见王的宫殿——四福音——在这里我们看到这位大君王的四幅极其生动的肖像。接着是圣灵的工作室——《使徒行传》——然后是通讯室——各卷的书信——那里我们见到保罗、彼得、雅各、犹大他们正在忙着写信。在离去以前,我们在廊子外面站立片刻——《启示录》——从那里我们看见了将来审判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图画,以及将要显明的荣耀。最后令我们肃然起敬的,就是大君王宝座的内室图画。”读过这一段文字,你是不是对《圣经》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呢?
下期预告:第2课 《圣经》的形成


分享到:
联系QQ:177488228
手机号码:130000000
联系邮箱:xxx@.co.m

020-00000000